【重磅】四個與涂料有關的科技成果被推薦為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發布時間:2018-09-04
多部門近日公示了推薦為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項目,其中涵蓋了四個與涂料相關的科技成果,分別為”海洋重防腐功能涂層材料關鍵技術研發與產業化應用“、”鋼結構復層包覆防腐蝕技術及工程應用“、”關鍵摩擦副機械零部件激光熔覆特種耐磨涂層及磨損特性研究“、”熱障涂層破壞機理及實驗表征方法研究“。 成果名稱:海洋重防腐功能涂層材料關鍵技術研發與產業化應用 申報獎種:推薦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主要完成人
多部門近日公示了推薦為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項目,其中涵蓋了四個與涂料相關的科技成果,分別為”海洋重防腐功能涂層材料關鍵技術研發與產業化應用“、”鋼結構復層包覆防腐蝕技術及工程應用“、”關鍵摩擦副機械零部件激光熔覆特種耐磨涂層及磨損特性研究“、”熱障涂層破壞機理及實驗表征方法研究“。
成果名稱:海洋重防腐功能涂層材料關鍵技術研發與產業化應用
申報獎種:推薦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主要完成人:戴李宗、王詩榕、許一婷等
主要完成單位:廈門大學、信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成果簡介:廈門大學、海洋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信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依托科技部973、工信部產業化項目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福建省產學重大專項、福建省創新基金等項目支持,綜合運用聚苯胺/層狀硅酸鹽納米插層、B-N超分子配位、POSS有機/無機雜化三項創新技術,解決了導電聚苯胺防腐蝕助劑的分散性問題、高性能基體樹脂制備和防腐蝕防火雙功能涂層材料產業化的關鍵技術難題,首次實現了聚苯胺/蒙脫土/環氧重防腐底漆、有機/無機雜化改性聚氨酯面漆、聚苯胺/蒙脫土改性膨脹型防火防腐涂層材料的產業化應用,賦予涂層耐腐蝕、耐磨、阻燃、防火等性能,為提升我國重大海洋工程、船舶防腐蝕技術水平,并解決涂層功能單一等難題提供了核心技術,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
成果名稱:鋼結構復層包覆防腐蝕技術及工程應用
申報獎種: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主要完成人:侯保榮、李言濤、王靜、張盾等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成果簡介:該項目屬于土木建筑工程范疇,在總結前期海洋和工業環境鋼結構腐蝕規律和機理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海港碼頭、海上風電等處于海洋浪花飛濺區中的鋼結構和以橋梁拉索、儲罐邊緣板等處于大氣環境中的異型鋼結構為研究對象,在科技部和山東省的大力支持下,通過十幾年的土木工程建筑防護材料關鍵技術重點攻關,成功研發了兩種新型復層包覆防腐蝕技術——礦脂包覆防腐蝕技術和氧化聚合型包覆防腐蝕技術,解決了長期困擾海洋浪花飛濺區鋼結構和大氣區異型復雜鋼結構的腐蝕控制難題,取得了一系列土木建筑范疇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成果,制定了相應的國家標準、地方標準和施工規范,有力地推動了我國土木工程建筑材料腐蝕與防護學科發展,整體提高了該領域的研究和應用水平。
成果名稱:熱障涂層破壞機理及實驗表征方法研究
申報獎種: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主要完成人:周益春、毛衛國、楊麗、馬增勝
主要完成單位:湘潭大學
成果簡介:作為提升服役溫度最切實可行的辦法,熱障涂層已成為世界各國航空發動機必不可少的隔熱防護材料,但涂層剝落是制約其發展與應用的瓶頸,開展極其復雜服役環境下、極其復雜熱障涂層體系的破壞機理及實驗表征方法研究,是國家重大需求急需解決的關鍵問題,也是固體力學研究領域的巨大挑戰,具有重要的科學與工程意義。
該成果由湘潭大學獨立完成,針對我國航空發動機熱障涂層的重大需求、涂層剝落瓶頸突出的問題,1999年開始最早在國內從材料和力學交叉的角度,系統、深入地開展熱障涂層破壞機制、優劣評價指標與實驗表征方法的研究,且始終堅持與工程實際緊密結合,解決涂層剝落這一工程問題后的重大科學問題,并服務于工程,取得系列有影響力的創新成果:(1)發現并闡明了”熱障涂層剝落發生于飛機服役后的停機階段“這一破壞機制,極大地打破了科學界關于失效發生于服役過程的常識;(2)發現了失效模式只依賴于應力波信號頻率的新現象,揭示出熱障涂層服役壽命決定于界面裂紋擴展模式與速率的機制;(3)系統建立了我國熱障涂層試車前性能、損傷與機制檢測、分析的方法、模型與試驗平臺,解決了定量評價涂層性能與損傷的關鍵與科學問題,突破了國際熱障涂層試驗裝置對我國的封鎖,為我國熱障涂層的工藝改進、破壞預報與安全應用提供重要指導,保障了多種型號航空發動機熱障涂層的研制、生產與應用。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相關新聞
2025/03/18
2025/03/18
2021/10/21
2021/09/30
2021/09/29
2021/05/28